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天天最资讯丨“你们负责想象,我们负责实现”

2023-06-03 07:02:56   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  

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 蒋菡

头戴白色安全帽,身穿黄色反光背心,走进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区试验区临港西岛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用的简易电梯,陈静涛笑着跟开电梯的大姐打了个招呼。大姐不知道,这个戴着眼镜、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年轻人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。陈静涛2020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。

陈静涛选择土木工程专业,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。当时,鸟巢、水立方让正读高二的陈静涛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他对《工人日报》记者说,“我觉得干这行挺有意义。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专业所学和实践充分结合

2009年,陈静涛就读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,后来被公派至英国剑桥大学读博。土木工程是偏重应用的学科,更多的是在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。

陈静涛在研究方向上选择了可持续、绿色新材料,具体研究的是冻融循环。“冬天地面容易因冻融开裂,我研究使用的一种新材料,可以使抗冻强度从20%提升至95%。”他说。 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回国工作。作为公派留学生,陈静涛觉得,将自己所学应用于祖国大地上才更有价值,更有意义。

来到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后,陈静涛主要负责各重点工程的技术创新推动,跟进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北京环球影城。

2021年初,受外部因素影响,项目进展受阻,复工后,如何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成为当务之急。在潜心钻研后,陈静涛和伙伴们共同研究出了“始于创意概念的异型构(建)筑物数字化设计建造技术”,项目成功实现了49.6米超大型假山的高效建造,节约工期约180天。

这项创新技术给了陈静涛很大的信心,他第一次拥有了“专业所学和实践充分结合”的成就感,“你们负责想象,我们负责实现!主题乐园的设计师负责想象,我们工程师负责实现。”陈静涛说。

掌握规律后寻求突破

在工程单位,很多时候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干,“干完没有回头看,就直接干下一个了”,而陈静涛特别注重总结。“无论课堂还是工作中,重要的是掌握规律之后寻求突破。”他说。

为了更好地将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提炼和总结,陈静涛开展了文旅课题的研究。目前,课题已获得专利授权63项,其中发明专利17项,参与完成的《大型游乐工程建造关键技术》经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2021年,陈静涛参加了公司“新锐营”培训,熟悉了企业文化和各项管理制度后,他萌生了去工地的想法。“当时领导跟我说,你应该到一线,实打实地了解我们在干什么,想干什么。我自己也觉得到项目上才能真正走出象牙塔,发现痛点难点,找出有效的办法。”

2021年9月,他到了临港西岛金融中心项目,住活动板房,每天跑工地。“小陈,施工技术方案有了吗?”“小陈,落地式脚手架专项方案有了吗?”“小陈,在科学分解计划的同时,还要优化资源配置。”在和项目团队并肩作战的过程中,陈静涛逐渐融入项目大家庭。

工地上的博士

将先进技术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,这是陈静涛最想做的。在摸清项目情况后,他开始考虑结合超高层项目的特点,将分布式光纤的智能监测技术引入项目施工。之前他在剑桥接触过分布式光纤技术,主要用于监测大桥的震动和变形情况。

将这项技术引入工地,可以实现全方位监测。这一想法得到了公司的支持。陈静涛带领同事们自己动手,将分布式光纤布设在塔楼桩基础内,常常不知不觉就忙到深夜。“我自己带人去基坑里绑线,有一天下雨,场地一片泥泞,跟我一起去的小伙子穿了双新鞋,全废了。”他说。

他们成功将光纤埋入到深度达76米的塔楼桩内。“原来每隔10米人工取样,现在哪里有问题都能远程自动监测到,我们率先实现了超长灌注桩的全生命周期监测。”陈静涛不无骄傲地说,“我们摸到了建筑的脉搏。”

依托这个项目,陈静涛收获了科研项目《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深基坑智能监测技术研究》。

“未来最重要的是数据,通过智能化、数字化强化风险管控,这是属于未来的技术。”陈静涛说,从简易电梯登上施工平台,面对无垠的大海,陈静涛感受到无比的广阔。“智能建造的发展空间很大。”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青年采矿网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
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