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磅!重磅!
神舟十六号出征名单已定!
【资料图】
我国将于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。
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,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、朱杨柱、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。
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,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,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。在轨驻留期间,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,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。
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,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,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 、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、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。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,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“新成员”——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“首秀”。
其中
朱杨柱
是国防科大培养的
首位航天员
朱杨柱毕业于我国著名军校国防科大,是本硕博连读的学员。他也是我国首位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。此次出征,他还将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,执行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,并在太空开展相关技术试验。
2005年,朱杨柱考入国防科大,报考专业为航天科学与工程(空天科学学院前身)。从此,他的命运与祖国的航天事业紧紧相依。
资料图,空天科学学院
国防科大的校训是“厚德博学、强军兴国”,朱杨柱以实际行动很好地践行了自己的入学诺言。
在科大,朱杨柱的生活很充实——文化课程、体能训练、党团活动……学校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学院开设了几十门专业课程,涉及范围非常广。“航天概论”“理论力学”“空气动力学”“大气飞行动力学”“发动机原理”“数理方程”……此外,还有各类实验和实践课程,打牢学员的专业基本功。
喜欢骑行的朱杨柱
空闲时,朱杨柱会约同学骑行,长沙周边很多地方都去过。最远的一次,他从长沙骑行到娄底,花了14个小时,这对体能和毅力都是巨大的考验。
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。从进入科大开始,朱杨柱就未停过体能方面的训练。
听说他成为航天员,昔日同窗并不惊讶,“长久的坚持和训练下,他具备这方面的素质。”
朱杨柱感恩科大赋予他的一切,10年寒窗苦读、蓄力成长,已化作无形的力量,支撑他投入到伟大的航天事业中。
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,有一大批中坚和骨干力量来自科大,这是学院在航天领域厚植“人才森林”的生动写照,也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好例证。
2009年,本科毕业的朱杨柱选择继续在学院深造,跟随易仕和教授攻读研究生。
此后的6年,从硕士到博士,他一直师从易仕和教授。
朱杨柱硕士入学不久,易仕和找到朱杨柱,跟他商定研究方向。“光线在高速飞行器流场中如何传播?这块基础研究很有挑战性,也是飞行器工程研制中急需攻克的难题,你可以尝试一下。”
此后这一方向也贯穿了他博士阶段。
任何科学研究的努力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。朱杨柱在导师的带领下,凭借自己一股子钻研尽头,慢慢培养出跨学科交叉的专业背景。
毕业后,朱杨柱曾在国内一流的防护工程科研团队开展博士后研究,迅速转变研究方向刻苦攻关;也曾在高校担任教员,快速成长为团队的教学骨干……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和环境,他总能积极面对、主动适应。
他说这与母校对他的教育分不开。“科大从精神上给予我丰厚的滋养,教我在逆境中坚持,在顺境中进取。即便我毕业后,母校的师长同学依然在工作学习中给予我关心和支持。”
运动会
本科毕业10周年的时候,朱杨柱特意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长沙,跟老师和同学们相聚。“不管走多远,只要一有机会,我就想回到科大,回到长沙,这是我的第二故乡。”
在飞向太空的重要时刻,师长和同学集体为朱杨柱送上祝福:“你在太空留下科大人的身影,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耀。希望你顺利完成空间站的任务,有朝一日,我们终将一起圆梦太空。”
朱杨柱迈出了科技人员“飞天”的第一步,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,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科技人员前往空间站探索浩瀚宇宙。
来源丨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国防科大、湘视频
编辑丨夏葳怡
一审丨李絮枫
二审丨刘颖
三审丨黄晓辉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