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一生只愿做教师-世界速递

2023-03-31 08:51:25   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  

良师小传

郭家海,正高级教师,江苏省特级教师,江苏省教学名师。现任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备课组长,常州市中小学作文教学名师工作室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。致力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30年,研究成果两次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。

人民教育家于漪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:“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。”这句话于我,是真切的经历。回顾我的30年教学过程,就是一个“学做教师”的历程,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定心与积累,割舍与聚焦,传递与调整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定心与积累

工作前8年,我都在“到底做不做教师”的摇摆中度过。

上学时读中文系,接触文学作品比较多,当时我的第一个梦是做个“诗人”。由于是国家统招的师范生,毕业后归县教育局统一分配,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农村中学,做起了语文教师。那个时代,农村中学教师收入低、地位低,我也不安心,准备考研究生、考律师改行。在折腾的那些日子里,我完成了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多方面“基础积累”:我参加了中文本科函授,参加了教育管理自学考试,拿了两个不同专业的本科文凭,为教学与教育管理打下了基本知识的底子;我研究义务教育、高中的教学大纲,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的所有课本通读一遍,为教学的方向、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勾连打下了备课底子;我订阅《中学语文教学》《语文教学通讯》《语文学习》等期刊,抄录名师教学方法,为语文教学打下了理论底子;后来我开始教高中,遇到了新教材、新高考,我将新增的课文逐一分析,将新高考的考点逐一作分析归纳,写了近百篇小文章在教辅报纸发表,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独立思考的底子。

后来,我改行调到县司法局工作。可我只坚持了三个月,还是无法适应行政工作的环境,无法摆脱课堂里书声琅琅的诱惑,于是我选择回到校园、回到课堂。我向所有年轻时的梦想作别,倍加笃定自己的决心:若一辈子做一名普通教师,就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普通教师,乃至优秀的普通教师!

割舍与聚焦

青年教师成熟通常需要3到8年。3年较短,8年较长,我的成长属于后者。完成了“一名合格的普通教师”转型后,想做一名“优秀的普通教师”,我面临着两大问题:其一是时间与精力问题,其二是研究方向问题。

与许多青年教师一样,我除了教学,还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。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,也是快乐的,但我还负责学校的团委工作,后来我又到校长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工作,这些消耗了我大量的课余时间。我开始陷入一种“坐不下来”的痛苦中:每天除了去上两节课,其他时间就是在开会、写材料、送材料、陪同视察……根本没有时间备课,遑论学习、思考。

我觉得要与这种忙碌的生活做一次“割舍”,于是辞掉行政工作,做一名纯粹的普通教师,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教学研究中去,实现“工作—事业—生活”一体化,这就是我认为的幸福生活:每天所思所想、所见所闻、所行所动,皆为语文。每天“语文式”的思想、见闻、行动仅仅是一种自我“诗意的栖居”吗?非也。我的“语文式”思想、见闻、行动指向一个核心问题:如何让我的学生快乐地学好语文。

现实情况是,当下学生很多都学不好语文,并且不能快乐地学语文,尤其是高中学生。我认真收集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却发现,缺少大面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数据证明。鉴于此,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就定位于“可见地大面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”。如何“可见”?如何实现“大面积”?我选择了“发展性评价量表驱动法”。2004年,我整理了这种教研思路,申报了全国中语会重点课题。我开始有了自己的“队伍”——一个课题组。

这个课题组最早的成员是我所在学校语文组的几位教师,随着日常教学研讨的交流,其他学校对作文教学有兴趣的教师也渐渐关注起我们的研究。一开始,我们的研究范围涉及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方面,后来我们集中精力聚焦于最为关键的“写作”这个点上。坚持扎实研究6年,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。目前,“发展性评价标准驱动”的作文研究一直在路上,在许多期刊、各级教学研讨会、各种教学展示课堂上呈现。

传递与调整

为了探索学生在基础教育中的作文习得路径,我的三期常州市名师工作室招收成员与研究重点依次落在高中、初中、小学三个不同的学段。目前第三期成员80%是小学优秀青年教师。一次组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理论时,一名优秀青年教师这样表白:“我也要成为像薛法根那样的老师!”我将这件事认真地记到了我的日记里,我决定,要努力帮助他们实现梦想。

学校中人的质量,就是培养者和被培养者两支队伍的质量。我的教学工作就是在培养“培养者和被培养者”。“被培养者”是两个班的学生,“培养者”是一个区域的千百名语文教师。

“一生做一名普通教师”是我对自己第一阶段的身份定位,“做一名优秀的普通教师”是我第二阶段的身份定位,“做一名优秀的导师”则成为我第三阶段的身份定位。“做一名优秀的导师”也要秉持“立德育人”的核心理念。青年教师要立的“德”主要是“爱”:爱学生,爱教育,爱语文教学,爱语文教学研究。青年教师要育的“人”主要是“专”:专心教学、专心学习、专心研究、专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。要青年教师“爱”与“专”,我就要将自己“爱”与“专”的精神、态度传递给他们,就要将自己“爱”与“专”的行为、效果呈现给他们看。

新课标从理念到教学组织架构,都与过去有着“颠覆性”的区别。新课标更加倡导“主题教学”“任务教学”“情境教学”,而这些都是一线教师的短板。如何扭转这个局面?我决定进行适应性调整,带领团队教师扎扎实实学习新课标,踏踏实实探索新课标落地的有效策略。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以来,我们团队坚持“每月三研”的成长模式:一研新课标理论,二研新课标落地的课堂教学活动,三研教学感受、教学成果提炼,研究把传统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融入了学习任务群,使之成为指向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更丰富的学习活动。就这样,教师们在认真理解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,积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新课标落地落实探索。

“一辈子学做教师”,这30年时间,我都在践行这7个字。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3月31日第9版

作者:郭家海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青年采矿网版权所有
网站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20
邮箱:39 60 291 42@qq.com